工业增加值 :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工业增加值(Value-added of Industry),指的是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

1994年到1997年,最初的工业增加值统计方式会覆盖所有企业。从1998年起,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范围只包括国有企业和营业收入每年超过500万元的私营企业。2007年以后,对国有企业的调查范围也缩小到每年营业收入超过500万元的企业。从2011年起,调查范围只包括每年营业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

工业增加值每月11日上午10点发布上月数据。3月、6月、9月和12月的数据顺延,与季度GDP数据同时发布。其统计核算范围划分为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两部分。工业增加值遵循本期生产、最终成果、市场价格的原则,可采用生产法或收入法进行计算。该指标是各级政府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以及制定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对企业实现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作用。

2024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22年增长4.6%;2023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环比增长0.52%;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9823亿元,同比下降4.4%;其中2023年11月份增长29.5%,连续4个月增长。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7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1%(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1至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

概念定义

定义

工业增加值,其实就是GDP核算中的工业部分,指的是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

相关概念

“工业”概念在中国经济统计中有非常明确的范围界定,它包含三个国民经济门类行业:①采矿业;②制造业;③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其中制造业最重要。而统计局会在公布GDP数据时,同时公布分行业的增加值数据,当然其中也包括季度、年度的工业增加值。

发布时间

每月11日上午10点发布上月数据。3月、6月、9月和12月的数据顺延,与季度GDP数据同时发布。

统计范围

工业增加值统计核算范围,划分为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两部分,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不足2000万元的为规模以下。

计算原则

本期生产原则

工业增加值的核算必须是工业企业报告期内的工业生产成果。只有进入了工业企业报告期内的工业生产过程,通过工业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和劳务才能进行工业增加的核算,非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即使在报告期内出售,也不能作为本期的工业生产成果;反之,只要是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不论是否出售,均应计入报告期生产成果。

最终成果原则

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产品形态上看,体现于本期生产出的、已出售、可供出售和自产自用的产品和劳务上,不包括用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从价值形态上看,产品生产的过程也是价值转移的过程,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产品(中间投入)价值随同生产过程转移到新产品的价值之中。为了避免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必须在工业总产值的基础上扣除中间投入的转移价值。因此,要保持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价格、指标口径范围的一致性,避免工业增加值计算结果出现偏差。

市场价格原则

中国计算工业增加值所使用的计算价格是生产者的价格,即按生产者价格估算出的产出额减去按购买者价格估算的中间消耗额。生产者价格对工业品来说,就是出厂价格,其中包括产品销售或使用时所支付的产品税或应得到的补贴,但不包括发票单列的增值税和单独开发票的运输费用和商业费用。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在购买单位货物或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其中包括指定时间和地点提取货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费用,不包括可扣除的增值税。

统计方法

不同逻辑的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各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是以货币形象表现得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得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得总价质量,反映了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得总成果,其计算公式为:工业总产值=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初期末差额。

工业中间投入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得服务费用,按照具体内容分为直接材料、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和利息支出5大项。

本期应交增值税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应缴纳的增值税额,一般可以直接从财务报表的“应交税金及附加费明细表”上取得该项数据。

收入法

收入法是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

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所应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应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货币形式、实物形式),还包括劳动者企业为劳动者缴纳的医疗保险、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取暖费、防暑降温费和上下班交通补贴等。

生产税净额是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差额,包括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从管理费中开支的各种税金、排污费、水电费附加及上缴政府的专项费用等。

营业盈余是指工业企业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工业企业的营业盈余计算公式为:营业盈余=营业利润+生产补贴-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公益金。

不同时长的计算方法

由于受到统计调查频率、时效性和企业财务核算等因素的制约,年度和月度工业增加值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年度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年度工业增加值采用收入法计算。其四项构成资料通过一年一次的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年度调查取得基础数据,进而计算出来。

计算步骤:首先根据“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数据计算出每个调查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再汇总出分行业中类、大类、门类、全省的工业增加值,除以相应的工业总产值,得出相应的工业增加值率,最后,利用各种分组的增加值率乘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应分组的工业总产值得到规模以上各种分组的增加值。

月度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月度统计时效性要求高,难以取得详细的财务核算资料,无法直接计算,因此采用推算的办法计算工业增加值。推算方法是用月度工业总产值,乘以上年度工业增加值率,得到月度工业增加值。其计算公式为:月度工业增加值=月度工业总产值 x 上年度工业增加值率。

重要性

工业增加值是核算地区GDP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基础指标。工业增加值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工业发展状况,是各级政府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以及制定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工业增加值对企业实现经济增长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工业增加值作为检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主要指标也深受企业各级领导的重视。

相关数据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8月21日:

参考资料:

相关事件

2023年12月21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工业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基本稳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保持全球第一。

参考资料

【数据发布】2023年国民经济回升向好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今日头条.2024-01-17

【数据发布】2024年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国家统计局-今日头条.2024-08-21

· 工业增加值增长.东方财富网.2023-10-18

开年经济成绩单“出炉”,传递出哪些信号?.今日头条.2024-03-19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 介绍2024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中国政府网.2024-05-17

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今日头条.2024-05-17

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3%.今日头条.2024-07-15

工信部:预计2023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以上.今日头条.2023-12-2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